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的
  • 《衣櫥裡的讀者》Podcast 收聽平台
  • 【30集問答】讀書最重要的,不是建立自己的觀點,而是拆毀自己的觀點
  • 【51集補述】服役期間,我和精神病人的相遇|感謝聽眾幸瑜的來信(經幸瑜同意分享部分內容)
  • 【不讀書】古典音樂如何聽?以貝多芬《悲愴奏鳴曲》第二樂章為例
  • 【不讀書】謝謝你的陪伴|聊聊這個節目未來的規劃
  • 【專欄文章】你媽在害怕什麼?歷史學家的「情感國度」田野踏查
  • 【新年寄語】人生像迷宮,還是像吊橋?|辛波絲卡〈迷宮〉
  • 【新書號外】我們為何相信人性本惡?|《人慈》
  • 1.【哲學】哲學家如何看待時間?|A Brief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Time
  • 10.【文學】如果人生必須重來無數次|Einstein’s Dreams
  • 11.【人類學】三種看待「自我」的方式|Local Knowledge
  • 12.【社會學】「你為什麼遲到?」你回答的不是原因,而是你和對方的關係|Why?
  • 13.【文學】那些從未發生的事,可能改變你的人生|辛波絲卡詩選
  • 14.【歷史學】人為什麼追求安靜?靜默的社會史|Silence
  • 15.【醫學】如何製造疫苗|How to Make a Vaccine
  • 16.【歷史學】19世紀法國農民的聽覺世界|Village Bells
  • 17.【醫學】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?|Together
  • 18.【歷史學】孤獨:十九世紀的發明|A Biography of Loneliness
  • 19.【社會學】臨終者的孤寂|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
  • 2.【神學】充滿啟發性的20世紀神學|Kerygma and Myth
  • 20.【哲學】孤獨是件好事嗎?關於孤獨的哲學辯證|A Philosophy of Loneliness
  • 21.【文學】憑一人之力,寫出歐洲大陸最燦爛的繁花時節|《昨日世界》
  • 22.【藝術史】解剖眼球:19世紀的視覺文化大革命|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
  • 23.【歷史學】火車如何改變了社會?19世紀空間與時間的工業化|The Railway Journey
  • 24.【音樂】寫作者可以從作曲家身上學到什麼?|《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》
  • 25.【歷史學】古希臘的「奧運精神」到底是什麼?|A Brief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
  • 26.【歷史學】余英時為什麼是史學大師?|《歷史與思想》
  • 27.【動物學】動物有多聰明,我們可能知道嗎?|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?
  • 28.【文學】一個阿富汗婦女的故事,也是妳我她的故事|A Thousand Splendid Suns|《燦爛千陽》
  • 29.【文學】遙望另一種可能的自己|艾莉絲‧孟若短篇小說選
  • 3.【哲學】如何重建2500年前的哲學世界?|Presocratic Philosophy
  • 31.【醫學】臨終病人的願望,往往是很簡單的|《死亡的臉》|How We Die
  • 32.【歷史學】社會愈文明,死亡就愈野蠻|Western Attitudes toward Death
  • 33.【自殺學】人為什麼會自殺?|Suicidal: Why We Kill Ourselves
  • 34.【心理學】戰場上殺人,會有心理創傷嗎?|《論殺戮》|On Killing
  • 35.【文學】集中營倖存者,為何會有罪惡感?|《滅頂與生還》
  • 36.【回答聽眾提問】讀書要做筆記嗎?我為何喜歡閱讀?對我來說,閱讀是一項冒險事業
  • 37.【藝術史】攝影如何成為了現代藝術的開端?|〈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〉
  • 38.【文學史】晚清,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年代|《被壓抑的現代性:晚清小說新論》
  • 39.【文學】一部重新發明了聖誕節的小說|《聖誕頌歌》|A Christmas Carol
  • 4.【腦神經學】做一個青少年是怎樣一種體驗?|Inventing Ourselves
  • 40.【關於大腦】大腦會為你創造現實(而你可以改變它)|《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》|Seven and a Half Lessons about the Brain
  • 41.【關於情緒】情緒是如何產生的?(以及,有辦法掌控它嗎?)|《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》|How Emotions Are Made
  • 42.【關於情緒】不同世代的人,活在不同的情感國度裡|A Human History of Emotion
  • 43.【關於時尚】時尚如何塑造了「自我」?|《時髦的身體》|The Fashioned Body
  • 44.【關於詩】詩能夠阻擋坦克嗎?|《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》
  • 45.【關於機運】天才,為何總是成群地來?|《異數》|Outliers: The Story of Success
  • 46.【關於信任】相信陌生人,代價是什麼?|《解密陌生人》|Talking to Strangers
  • 47.【關於決斷】教你如何在兩秒內……唉,我們還是慢慢來好嗎?|《決斷2秒間》
  • 48.【關於氣味】葛奴乙對少女體香的迷戀,其實是當代情慾的投射|《氣味文明史》|Smells: A Cultural History of Odours in Early Modern Times
  • 49. 如何用沉默表達激情?|《以小勝大》|David and Goliath: Underdogs,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
  • 5.【動物學】外星人啥模樣?動物學家告訴你|The Zoologist’s Guide to the Galaxy
  • 50.【關於戰爭】我方戰友和敵國平民,你願意拯救誰?|《失控的轟炸》
  • 51.【文學】當世界傾頹,你願意留下來陪伴我嗎?|《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》
  • 52.【科學史】用望遠鏡窺探星空時,你仍會感到驚奇嗎?|《科學革命》
  • 53.【文學史】約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|《同志文學史:台灣的發明》
  • 54.【人類學】男人的文化,如何使他們孤獨?|《靜寂工人》
  • 55.【繪本】天真的和感傷的小熊維尼|《小熊維尼》
  • 56.【文學】愛情是不合時宜的傳統激情|《美麗的世界,你在哪裡》
  • 57.【演講實錄】在不平等的社會裡,我們有理由樂觀嗎?|《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》
  • 58.【女性主義】「愛」是女性主義的核心嗎?|《關於愛的一切》
  • 59.【女性主義】#MeToo 運動 = 不實指控?|The Right to Sex
  • 6.【人類學】社會如何記憶?|How Societies Remember
  • 60.【文學】ChatGPT 與曾經是禁書的《小鹿斑比》
  • 7.【歷史學】想像的共同體|Imagined Communities
  • 8.【歷史學】歷史學家如何看待時間|Measuring Time, Making History
  • 9.【物理學】物理學家如何看待時間|The Order of Time
  • 一次只展一本書的書展|一坪書室╳衣櫥裡的讀者|《愛因斯坦的夢》
  • 前東德國歌〈從廢墟中升起〉(Auferstanden aus Ruinen)英譯歌詞
  • 希臘的群神
  • 所有單集
  • 收聽平台
  • 留言給我
  • 美國空軍歌曲 Lord, Guard and Guide the Men Who Fly 歌詞
  • 請我喝杯咖啡
  • 辛波絲卡〈迷宮〉
  • 辛波絲卡詩四首
  • 關於主持人
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以行動支持
  • 所有文章
  • 所有單集
  • 留言給我
  • 關於主持人
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所有文章
  • 所有單集
  • 留言給我
  • 關於主持人
  • 歷史學

Ep. 23 發布|火車如何改變了社會?19世紀空間與時間的工業化

Ep. 23 發布!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20 日
  • 藝術史

Ep. 22 文稿|現代觀察者的誕生

19 世紀初歐洲人對視覺的興趣,早已不再是「如何透過眼睛觀看現實之物」,而是「如何利用眼球的生理特性,製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幻象」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17 日
  • 歷史學, 藝術史

Ep. 22 發布|解剖眼球:19世紀的視覺文化大革命

攝影和現代繪畫,並非一對分道揚鑣的仇敵,而是一對孿生兄弟。他們共同的母親,就是 19 世紀歐洲人對眼球生理構造的解剖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12 日
  • 文學

Ep. 21 文稿|十九世紀:歐洲文明曾經的繁花時節

茨威格的自殺,無關乎戰爭的勝敗。從精神上來說,他早已經是一個活在昨日世界的人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11 日
  • 文學

Ep. 21 發布|憑一人之力,寫出歐洲大陸最燦爛的繁花時節|《昨日世界》

在納粹入侵前夕,奧地利最富盛名的作家茨威格只帶了一卡皮箱,就流亡到了英國。在倫敦,他既無名聲,也無朋友。只能租到一間供單人起居的斗室。就在這裡,茨威格開始書寫他一生的回憶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5 日
  • 歷史學, 社會學, 醫學

孤獨的四種面貌

《衣櫥裡的讀者》用了四集節目的時間,介紹了四本和「孤獨」有關的書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7 月 3 日
  • 未分類

Ep. 20 發布|孤獨是件好事嗎?關於孤獨的哲學辯證

孤獨和獨處是不同的。漢納鄂蘭認為,孤獨是沒有人陪伴自己,而獨處則是由自己陪伴自己。一個人不能獨處,也許是因為自己沒有太多深度、太多內涵,無法享受自己。今天,我們來聊聊哲學家們如何看待孤獨和獨處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6 月 28 日
  • 社會學

Ep. 19 文稿|死亡如何成為一件非日常的事

臨終者的孤寂,不僅僅在於死亡的地點抽離開了家庭,也不僅在於死亡之事成為了一項嚴謹的專業。在現代化過程中,「死亡」本身成為了非日常的場景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6 月 26 日
  • 社會學

Ep. 19 發布|臨終者的孤寂

「臨終者的孤寂」並非疫情之下才有的課題。德國的社會學大師愛里亞斯 (Norbert Elias) 早在 1982 年就曾提醒我們,現代社會對待臨終者的方式,很可能讓臨終者感受到巨大的孤獨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6 月 23 日
  • 歷史學

Ep. 18 文稿|十九世紀:孤獨的誕生

我們今天會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感到孤獨、會在喧鬧歡騰的派對裡感到孤獨,這些都不存在於 18 世紀。在 18 世紀,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詞彙相當於現代意義的孤獨。
  •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
  • 2021 年 6 月 17 日
上一頁
1 2 3 4 5 6
下一頁
版權 © 2023 - WordPress 佈景主題由 Creative Themes 開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