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0 年 12 月某日,法國布列納堡發生了一場暴動。村民叫罵著衝進了鎮政府大廳。究其原因,竟然只是因為鎮議會決定將鎮上一口裂開的鐘拍賣掉。
布列納堡原有四口鐘,裂開的這一口,已經好幾年都無法敲了。如果賣掉的話,可以得到約 5000 法郎的收入,足夠為學校再蓋一棟校舍,還能再為鎮上添購一口時鐘。但顯然村民們對鐘有著深厚的感情,拒絕賣掉它。以下是拍賣會當天的敘述:
「鐘剛一落地,人群就湧了上來。男人們擁抱著鐘,嘴裡不住地起誓,女人們念叨著所有聖人的名字,想阻止它被破壞。她們哭泣著獻上最深情的話語,讓孫子們親吻鐘身。」
究竟是怎樣一口鐘,讓村民們如此熱愛,即使壞了,也不願賣掉?法國史家 Alain Corbin 在其作品《大地的鐘聲》中給出了答案,讓人不只看見「鐘聲」背後的社會意涵,也讓人走入 200 年前法國農民的聽覺世界。
📖 本週書目:
英文書名:Village Bells: The Culture of the Senses in the Nineteenth-Century French Countryside
作者:Alain Corbin
譯者:Martin Thom
出版年:1998
出版者: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
中文譯本:大地的鐘聲(2003),王斌譯。桂林市 :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。
🎵 單集名稱:16.【歷史學】19世紀法國農民的聽覺世界|Village Bells